Skip to main content

文殊 . 花境


我無意彆扭又或蓄意地糾纏於文字的寫法上,只是作花的日子漸厚,我也漸次地悉達我並非在插花,也非甚麼模仿日本的花道。我深信我是自有個性地平視和演譯我心裡和眼眸裡的花葉。

如斯過程,我一向將之喚作:花境。若嘗試以文字解説的話,此狀況和過程緊繫於心之體察和悟想,從初心看花葉;然後將之沉 澱、凝煉而呈現心念之象,是意而後造象吧!作花造象後,讓自身/看花人也有所沉思頓悟、有所稍息清淨、有所靜默洗滌。這樣的花作才涵蘊花者的初心、意象之 展現、形上之思索或恬息及其後因花葉而起的念念與不忘。此過程有如青原惟信禪師所言的見山是山三境界---也是我所期許的文殊花境--- 一天,圓融自在,清淨觀照。

Emily 花境中的禪念「ZEN」並不在糾結日式(我不曾習日本花道,這是另一堂奧之學習及修行,我欣賞及尊重),禪的原初是當下是直心是倒空是明心見聖,不是禪就等量於日式花道或日式花道等量於禪,不是、都不是。如有這樣的等量想法絕對是狹隘和偏誤的。

記得曾有人單打式指責我在複製日本花道,甚至説是 copy ZEN, 我當時深刻地回想我一貫的想法(上一段),也想:我不想跟你在哲學上、論據上糾纏於甚麼是禪,説到本質這是無從討論的,實在想叫他先看看鈴木大拙作入門 吧。我的花境雖然稚拙,但正就是我的當下。實踐花境後,足以自在地呷一杯茶、足以快樂揚眉、足以自得其中。那是悠然見南山 ;一天:「 誰怕? 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簡單地説,我只是把自身許許多多/那些當下的思緒或胸臆中的花葉圖象實踐於文殊花境,以花作畫般地呈現於花葉草木的立意、佈局、線條、用色等。許多不足也 有幾許自恃。這就是我的花境視野和追尋---花度的究竟是我自身的點滴索尋和實行。文字不足以涵蓋,但寄望多一些明白,少一點委屈。感謝細閱我的想法。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花見教室. 15/9/2012

美麗的花課時光: Emily以花者之心分享花念和靈感、技巧。     在圓環上作花: 草苔為陰,銀河葉列陣為陽,寄意天地一片。      銀河葉排列後便是是整個環狀之律動和線條元素。   以小菊嵌入花泥球(pomander),令環上花境的元素延續,使之具延伸性, 亦可擴闊視覺和想像空間。     黑繡球子點綴其中,亦是 “重”的色調元素,使之豐富,有如著墨之神韻。 雲龍柳之陳設足以貫穿空間, 有裡外之別, 讓空間婉延。 Emily有幸得"木+木" 好友 Michael and Tommy 誠邀,所以今回的花見教室移師滿有禪雅向度的 “木+木生活館”, 以更盡致地映襯文殊花度的古風氛圍或時尚。 內容: "禪寂雅淡" 靈感分享及製作 (清雅出塵之東方花尚) **實踐優雅的東方花葉美學及建構呈現,令你在森羅萬像 的繁花草木中--- 領悟靈感,一瞥驚鴻。 花課筆記 之 節錄 : -禪, 原為漢傳佛教術語。最早源自於禪那,漢譯靜慮,即於一所緣境繫念寂靜、正審思慮。 - 略解~~《青原惟信禪師語錄》中有一段話,並不斷地為美學家所引用: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然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 ﹣淺說人生三重境界: 常識境界 ,參禪境界 ,開悟的境界。論及人生之歷煉、本心之觀照及於美學感悟上之起承或轉合。 ﹣“美之為美,有其客觀的存在,不滯於美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超越美而直探美的實相,與直接面對美的表象,其內涵意義自不可以道里計。” ﹣禪思花境可讓人復返自然,領悟樸拙,沈穆靜寂中的安頓和歇息。 **Emily只是拾前人或智者之牙慧,粗疏分享一下其所認識---禪思和花念之關由。請各位指正賜教。

Happy Birthday to myself

Good Morning Fans & Friends here, HAPPY BIRTHDAY TO myself...   忽然想起一個比擬: 在林懷民的"雲門舞集"裡我看到許許多多一心一意的舞者 ,舉手投足眉宇間舞步裡盡是不一樣的美麗與哲思。 也期望,每一位在"文殊花度"的你,在這丁方的花葉國度 裡能看到用心的花者Emily、看到她那詩一般的心志和 美學......但願在文殊花葉詮譯都有你的擁戴和勉勵 。 文殊花者Emily 上         10.1.2012  

One-of-a-kind boutonniere/ corsage by M.dim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