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花葉 . 修行 + 行旅




於我,作花是工作、是藝術、是生活也是觀照內心的修行旅程,

究竟寄願以達致: 【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一期一會 . 一步一風景

王陽明《傳習錄》記載
陽明先生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陽明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以上了悟正是我所想的 "文殊花度" 的向度 -- 美麗, 是當下知見 。 花的美亦復如是 。

重要所在: 「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Emily 願 每一位來文殊習花的學生、訂花的客人、朋友 ----當見文殊花作時,亦在當時能有 "一時明白起來", 以印証文殊的花不在你的心外。

若然如此,我便無負交託。

Emily Chong 如是想



#文殊花度 #宋人花尚 #東方花美學 #東方插花 #中國插花藝術 #茶席花境 #文人花境#mdimension #花見教室 #師法自然 #emily_chong_floral_scenery #猶如蓮華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終得心源 #花嫁 #wedding_flowers #wedding_bouquet #花見行者 #初心初衷 #以花說法 #移花入景 #移景入室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聯絡之度 Contact us

    Emily Chong 憑藉詩一般的花念花想和花境,呈現淨慮境致及往還復返其內心 所向慕和追尋的。   文殊花度 ---- 從來優雅 . 美麗 . 出塵。 在花葉與季節共舞的雍容國度, 在蔥綠和芳妍相遇時那悠遠的頃刻 , 在生活與遺忘之間 ,當時月下的牡丹和梔子花正是湮遠上古的記憶 。 這裡.文殊花度. 是花國的一角小窗欞。 美麗, 是當下知見 。 花的美亦復如是 。 Flowers and leaves, together dancing The vivid green and the richly colorful meet In an eternal moment of Knowing and forgetting, In the moonlight, peonies and gardenia show The old, the faded, the memories Here, M.dimension, A little window to look into the world of flowers The beauty, the present, the knowing The remembering and the forgetting The Flowers, the Beauty. 文殊花度---雍容.悠遠的花之國度 文殊花度在繁喧的都市生活裡演譯出塵花境。 所以我們的出品可以是一束花.一籃花.一盆一匣子一角落一場景...... 出塵花意境、喜慶花束. 花葉裝置. 婚禮花藝佈置都是文殊花度所致力及專注的範疇。 不一一而述。 花境、花學、花嫁、花置、花品、花課程和花講座 等 查詢,煩請電郵 留言 mdimensionhk@gmail.com      

Floral for Greeting Diamond Anniversary 2011.11.11

耀目閃石,賀60年鑽石婚。 兩朵嘉多利亜蘭,如影隨形,寓意夫妻同心的美好。 朱鼎蘭高雅優美。 以風信子鑲配成心形,再以雪柳弧出心之線條 ,打開之心,生世樂也。 Emily的手造心意咭,替 C & K 以花以心寄上季節、香氣和祝福。 慶祝Uncel & Auntie T的六十周年鑽石婚記念日。一雙恩愛夫妻牽手走過六十年 美好歲月,多甜蜜而幸福。文殊花度為他倆以牡丹、朱鼎蘭 、嘉多利亜蘭作花寓意高貴和豐盛的時光和歲月。祝 Uncle & Auntie T 幸福永遠!! 相信前輩都會喜愛奼紫嫣紅的喜慶色彩,而朱鼎蘭的高聳也 因形態上的美感和意義。 細節:在各花芯鑲配了耀目閃石,以祝賀六十年的鑽石婚。

文殊 . 花境

我無意彆扭又或蓄意地糾纏於文字的寫法上,只是作花的日子漸厚,我也漸次地悉達我並非在插花,也非甚麼模仿日本的花道。我深信我是自有個性地平視和演譯我心裡和眼眸裡的花葉。 如斯過程,我一向將之喚作:花境。若嘗試以文字解説的話,此狀況和過程緊繫於心之體察和悟想,從初心看花葉;然後將之沉 澱、凝煉而呈現心念之象,是意而後造象吧!作花造象後,讓自身/看花人也有所沉思頓悟、有所稍息清淨、有所靜默洗滌。這樣的花作才涵蘊花者的初心、意象之 展現、形上之思索或恬息及其後因花葉而起的念念與不忘。此過程有如青原惟信禪師所言的見山是山三境界---也是我所期許的文殊花境--- 一天,圓融自在,清淨觀照。 Emily 花境中的禪念「ZEN」並不在糾結日式(我不曾習日本花道,這是另一堂奧之學習及修行,我欣賞及尊重),禪的原初是當下是直心是倒空是明心見聖,不是禪就等量於日式花道或日式花道等量於禪,不是、都不是。如有這樣的等量想法絕對是狹隘和偏誤的。 記得曾有人單打式指責我在複製日本花道,甚至説是 copy ZEN, 我當時深刻地回想我一貫的想法(上一段),也想:我不想跟你在哲學上、論據上糾纏於甚麼是禪,説到本質這是無從討論的,實在想叫他先看看鈴木大拙作入門 吧。我的花境雖然稚拙,但正就是我的當下。實踐花境後,足以自在地呷一杯茶、足以快樂揚眉、足以自得其中。那是悠然見南山 ;一天:「 誰怕? 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簡單地説,我只是把自身許許多多/那些當下的思緒或胸臆中的花葉圖象實踐於文殊花境,以花作畫般地呈現於花葉草木的立意、佈局、線條、用色等。許多不足也 有幾許自恃。這就是我的花境視野和追尋---花度的究竟是我自身的點滴索尋和實行。文字不足以涵蓋,但寄望多一些明白,少一點委屈。感謝細閱我的想法。